中医经典----温病学习题集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1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97
1.《皇帝内经》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:避其毒气;正气存内。

2.标志温病学理论已经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:《瘟热论》《温病条辩》。

3.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,“温病学形成阶段“是指明清时期。

4.医学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《瘟疫论》。

5.提出方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。

6。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,“温病学成长阶段“是指宋至金元。

7.古代称温病的流行性为时行;天行。

8.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的临床分类方法:根据病症性质;根据发病迟早;根据表里不同;根据发病部位。属于温病的临床分类方法:根据发病季节。

9.下列哪些温病属于伏气温病:春瘟;伏署。

10.瘟毒的特点是:热象显著;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。

11.“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”语出:《内经》。

12.风温,暑温,湿温,秋燥的命名,主要根据的是四时主气。

13.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:春温,冬温。

14.根据吴鞠通《温病条辩》所论,下列哪些疾病属于温病:温热;瘟疫;温疟;冬温;湿温。

15.伏气温病的特点是:感而后发;初期即见里热见证,但其临床表现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不相一致;初期有表征,但同时有里热症。

16.伏邪温病的治疗原则是:直清里热;养阴托邪;透邪外达。

17.下列诸温病中,哪些属于新感温病:风温;秋燥;湿温。

18.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:病变以肺为主;易致津液干燥。

19.秋燥的致病因素是:燥热病邪。

20.下列温病中哪一种是伏气温病:伏暑。

21.“夏署发自阳明”语出:叶天士。

22.伏气温病初起的表现有: 灼热;烦躁;溲赤;苔黄;口渴。

23. 署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:先入阳明气分;易于耗气伤津;易于兼夹湿邪。

24. 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:病位以脾胃为主;易于困遏清阳,阻滞气机;病势缠绵,传变较慢。

25. 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:先犯上焦肺卫;易于化燥伤阴;变化迅速。

26.卫分证的辩证要点是:发热微恶寒;口微渴。

27. 血分证的辩证要点是:斑疹密布;出血见证;舌深绛。

28.营分邪热的转化途径有:转出气分;内陷心包;深入血分;引动肝风。

29.发热,咳嗽,胸闷,心烦,口渴,肌肤外发红疹,舌赤,苔薄黄,脉数,其病变阶段是气营。

30.温病症见身体灼热,昏愦不语,舌窖,肢厥。其病变阶段是营分。

31.下列发热类型哪项不属于气分:寒热往来;壮热;身热夜甚;日普潮热;身热不杨。

32.身热夜甚,昏愦不语,大便下血,舌深绛,其辩证为:邪入血分,邪闭心包。

33.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,口干咽燥,神疲,脉虚,为:下焦足少阴(肾)病变。

34.“三焦”的概念首见于:《黄帝内经》。

35.潮热便秘,苔黄黑而燥,脉沉有力,为:手阳明病变。

36.神倦肢厥,手指蠕动,舌干绛而萎,脉虚弱,为:虚风内动。

37.上焦病候包括手太阴病变;手厥阴病变。

38.中焦病症所涉及的脏腑是脾;胃;大肠。

39.下焦足厥阴病证的辩证要点有:神昏;瘛疭;舌干绛而萎;身热不扬;胸院痞闷。

试题解析:虚风内动,则见瘛疭;肾精虚损,可见舌干绛而萎。

40.温病病证传变与否,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:感邪性质;感邪程度;体质因素;社会因素;治疗情况。

41.逆传的特点是:发病急骤,来势凶猛;温邪以脏传府;病情危重;预后较差;证候复杂。

42.卫分证的辩证要点是:发热;微恶风寒;口微渴;咳嗽;脉浮数。

43.温病寒热往来见于:风热袭表,肺卫失宣;湿热郁阻三焦;热结肠府,阳明府实;湿热秽浊郁闭膜原;湿中蕴热,热为湿遏。

44.温病出现大汗,可能所由于:温病初起,邪在卫分,邪郁肌表;气脱亡阳;津气外泄,亡阴脱变;气分热炽,迫津外泄;热灼营阴,营阴耗损。

45. 咽喉的征象属于实证者是:咽喉红肿疼痛;咽喉红肿疼痛溃烂;

咽喉色淡红,不肿微痛;咽喉上覆白膜;咽喉腐烂而颜色紫黑。

46.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单纯气分阶段:日普潮热;身热不扬;身热夜甚;寒热往来;身热肢厥。

47.血分热毒极盛最可能见到的舌象是:舌紫起刺(杨梅舌)。

48.舌苔薄白欠润,边尖略红,见于:温热病邪初袭,客于肺卫。

49.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:瘟疫病湿热秽浊郁闭膜原。

50.温病后期,邪热深入下焦,耗竭肾阴的舌象是:黑苔干燥甚或焦枯。

51.心营热毒炽盛的舌象是: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型,或舌红中生有红点。

52.温病口苦而渴一般所因为:邪犯少阳,胆火内炽,津液受伤。

53. 哪些情况可见腹痛阵作:A 热邪郁于肺脏、胸膈,胸肺气机失畅

B 湿热遏困中焦,脾胃升降失常;C 湿热与肠中积滞相结,肠道传导失司;D 燥热与食积相结,腑气郁滞;E湿邪闭郁胸胱气机

54. 舌体肿胀见于A肝肾阴竭,不能濡养筋脉;B热毒侵犯心脾;

 C湿热蕴毒上泛于舌;D 酒毒冲心;E气液不足,络脉失养。

55.温病热入厥阴肝经,动风发痉的舌态是:舌斜舌颤。

56.胸胁胀痛一般见于:A 下焦蓄血;B痰湿邪热郁阻少阳,三焦气机郁滞,水湿停留;C热结阳明,腑气不通;D痰热郁阻肝胆,气机失畅;E邪热久留,肾阴欲竭.

57. 通下逐邪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瘀破结;通腑泄热;导滞通便。

58.祛湿清热法主要包括:分利湿热;益气化湿;燥湿泄热。

59.增液通便法适用的症状是:口干唇裂;大便秘结;身热夜甚;身热不退。

60.<<素问·刺法论>>中提出预防疫病的主要途径有:保持体内的正气;避免与“毒气“的接触。

61.风温病的诊断要点有:初起的肺卫见证;后期多致肺胃阴伤;多发于冬春季节;感受风热病邪。

62.春瘟见身热,心烦不得卧,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,脉细数,其治法是:育肾阴;清心火。

63.千金苇茎汤主要用于风温邪热雍肺:痰热内雍伤肺者;咳吐大量腥臭脓痰者。

64.暑瘟的临床特点有:发病急骤;初起即可见阳明气分证候;病程中易伤津耗气;易有化火,生痰,闭窍,动风之变。

65.叶天士认为,风温的发生是由于:春月受风,其气已温。

66.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风温常见症状:咳嗽;喘息;胸痛;咯血;发热。

67.“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”语出:吴鞠通。

68.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热类温病:风温;春瘟;暑瘟;暑湿;伏暑。

69.根据风温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,下列哪些病可以参考本病辨证论治:大叶性肺炎;上呼吸道感染;化脓性脑膜炎;流行性感冒;急性支气管炎。

70.春瘟的致病病邪是:温热病邪。

71.下列哪种病可以参考春瘟病辨证论治:流行性乙型脑炎;流行性脑膜脑炎;肠伤寒;痢疾,猩红热。

72.春瘟初起可病发于:气分或营分。

73.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瘟初起的临床表现:身热微恶寒;痉厥;斑疹;脉濡;神昏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